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艺海拾贝 >

傅抱石《读碑图》又见



2016-01-29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徐善

2004年11月30日侯北人美术馆在江苏昆山正式开馆。观者如堵,来自全国各地,来自海内外,特别是大洋彼岸的中外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赞许昆山侯北人美术馆的开馆。

在开馆的展品中我又一次见到了傅抱石创作于1942年(壬午年)的《读碑图》。此图是傅抱石专为1942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在重庆举办的画展而创作的。为了这次画展傅抱石从该年年初就不停地准备,不停地创作,而且在画展的同时还在重庆《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他著名的《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一文。傅抱石曾说他这次画展作品的题材主要来源有四类:一、撷取大自然的某一部分,作画面的主题。二、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三、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四、全部或部分地临摹古人之作。傅抱石是长于画山水的,尽管此前他对人物、花鸟都作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但终不是其长。正如他说“我原先不能画人物薄弱的线条”;“我认为画山水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人物技术”。因上述四条创作路线,傅抱石以为若不画人物,或不会画人物,他就失去许多他所喜爱的题材,而画山水的一旦有“人物”的辅助,会大大加宽山水画创作的内容,丰富其内涵。傅抱石1942年“壬午画展”上的许多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在“壬午画展”上出现了如《云台山图卷》《赚兰亭》《赤壁舟游》《渊明沽酒图》《东山逸致》《洗手图》《石公种松图》《对牛弹琴图》《洗桐图》《洗马图》《读碑图》等等许多与人有关的作品。那时,傅抱石曾说:“我不能画马。”为了画《洗马图》他半年来屡屡试画,结果失败。直至六月下旬,徐悲鸿先生自星洲返渝,傅抱石告之此意,求徐悲鸿为其补画一匹配马,徐悲鸿慨然答应,傅抱石“这个心愿才得到非常的补偿”。而现在我们在侯北人美术馆见到的这幅《读碑图》正是壬午年上半年里“屡屡”试画时的作品。

1998年春我在美国加州有缘与侯北人先生相识,一见如故。在侯老师家中得赏他所藏的《读碑图》,不胜欣喜。在又一新春来临之际,能在昆山侯北人美术馆再次见到“老朋友”——侯北人老师和他的藏品,真可谓欣喜若狂呵!我细细品读:傅抱石以篆书题“读碑图”,行草题“新喻傅抱石制于重庆西郊山齐”。此处斋字写成“齐”,实为沿用篆书习惯。款下用朱文圆印“傅”。画之左侧,傅抱石在“碑”上又题:北宋李成有《读碑窠石图》,自宣和迄清均有著录,成作树石,王晓作人物。中国山水人物之合作殆以是图为最古,其于画史之重要可想也。长夏无俚,我思古人。惜予拙于人兽描写,山间又未能邀求合作,姑妄成之,慊惭何已。壬午五月上浣再记。下揿白文“傅抱石印”。此外画面上还有朱文:“新喻”,“抱石入蜀后作”、“抱石画课”诸方印迹。楷书的题记再次印证了傅先生《壬午年重庆画展自序》中的叙述。

可以看出《读碑图》是傅抱石“第四条路线”里的“全部或部分临摹古人之作”。傅抱石十分刻苦而自谦。他以自己的方式临摹古人的《读碑图》。作品既成,与古人之《读碑图》相比较,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一,它反映出中国画“临摹”这一学习手段的真谛。其二,它反映出中国画的时代性。其三,虽系临摹之作,它却表现出傅抱石的鲜明个性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傅抱石在“临摹”的时候,他完全舍弃了他所擅长的山水树石而独画人物走兽及“读碑”必需的道具——“巨碑”一座。李成、王晓合作的“读碑图”中有非常繁复的树石表现,以环境的表达来突出画面意境,而抱石先生却大胆在用“空白”替代了所有的这一切,删繁就简,给观众以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无疑是中国画创作的最佳注释,中国画的重要特质之一。附带地说,壬午上半年,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准备其画展时,因其“拙于人兽描写,山间又未能邀求合作”,因徐悲鸿当时在新加坡,但他也并没有因此闲着,而是努力其“画课”,刻苦向优秀传统学习,有钤在该画上的朱文“抱石画课”印为证。

傅抱石的《读碑图》中,一大笔而挥就的碑和精细刻画的读碑人,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相信观众定能在这《读碑图》中读出更多的东西,读出中国人对中国画更多的自豪。去昆山侯北人美术馆再一次看看傅抱石的《读碑图》吧,相信观者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徐善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02 13:03
上一篇:傅抱石解析
热点内容